目前,面對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日趨嚴峻的局面,引導大學畢業生創業成為緩解就業壓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如何有效地引導大學畢業生創業,筆者認為應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要制定更加優惠的創業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業。要進一步完善創業政策和投資環境,完善落實市場準入、場地安排、稅費減免、資金支持、免費培訓、就業服務、創業補貼等方面的政策,使各類政策都便于操作,能輕松助力大學生創業。特別是在創業資金方面,政府應出資設立創業擔保基金,為大學生創業貸款提供擔保,打破創業貸款的許多制約瓶頸。
二要創造良好的創業環境,支持大學生創業。大力宣傳政策,讓更多的大學生能關注和掌握政策,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一方面應加大對大學生創業的扶持力度,從工商注冊、創業資助、稅費優惠、創業服務等多方面解決大學生創業過程中碰到的實際困難,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條件;另一方面應切實加強各項創業實訓服務工作,如組織召開大學生創業實訓項目推介會、大學生創業實訓現場交流會、實訓人才專場招聘會,建立創業導師制,聘請創業培訓教師、成功企業家等多種形式,幫助大學生提高創業實踐能力。同時,政府應出臺相應政策和措施,對自主創業成功的大學生,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獎勵。
三要開展創業培訓,幫助大學生創業。首先,在大學生走出校門之前,為其提供專業的創業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并加強專業和行業實踐,引導大學生樹立不怕困難、能面對失敗的思想,以理性、冷靜、平和的心態對待創業。其次,組織相關專業人員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免費開展“意識教育+能力培訓+模擬實訓”三段式培訓。市級應設立大學生創業指導中心,對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免費提供項目評估、投資風險分析、政策咨詢、創業資金資助等“一條龍”服務。第三,將創業成功人士、企業中高層經濟管理人員、高層次專業技術人員聘任為大學生創業導師,對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畢業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和幫扶,定期考察項目運作情況,及時幫助大學生解決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高創業成功率。
四要簡化創業貸款和貼息政策落實程序。國家、省上應嚴格按照年初下達目標,按月及時預撥貼息資金,確保貼息資金的及時到位;經辦機構、財政、銀行等部門要加強溝通,以獲取最準確的信用情況,最大限度消除信息不對稱的隱患,確保貸款安全運行;銀行方面,應探索建立信用評價機制,對于信用評價高的高校畢業生可以免除貸款擔保,對參加過創業培訓、創業計劃周詳、有過創業經驗、學歷較高并且無不良信用記錄的高校畢業生也可免除擔保,并盡量簡化程序,縮短審批時間,創新小額擔保貸款經辦機制。
五要適當放寬創業資金扶持條件。在扶持資金分配上,應改以往向大中企業傾斜的慣例,對那些創業成功、帶動就業成效顯著、納稅情況良好的大學生創辦的企業應予以重點傾斜和支持。
六要切實做好扶持高校畢業生到非公經濟組織就業工作。要落實好高校畢業生到非公經濟組織就業生活補貼資金,對困難縣省市應納入轉移支付之中,對各項社會保險企業承擔部分市縣財政應給予補貼。同時要加強高校畢業生到非公組織就業的考核監管;對非公經濟組織用人的勞動合同簽訂及備案、薪酬待遇的落實等方面進行經常性的督促和檢查,對不能按時發放工資或日常考核未備案、準長假騙領財政補貼等情況的,取消其就業扶持資格,且兩年內不得申請享受就業優惠政策,并承擔相關責任。
七要擴大市縣一級創業孵化基地建設規模。創業孵化基地可為初次創業者提供一定的辦公場所,能有效降低大學畢業生的創業成本。可目前縣級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普遍比較滯后,規模比較小,很難緩解日趨增多的創業人員的需求,建議省市加大對縣一級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力度,進一步擴大縣一級孵化基地的規模。
總之,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作為人社部門,只有通過強化政策宣傳,引導廣大畢業生和家長理性對待就業,降低就業期望值,及時調整就業目標,通過完善配套服務政策,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才能有效緩解就業壓力,努力實現人才資源的優化配置。
(來源:中國勞動保障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