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委組織部、市人力社保局召開2012年度北京市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新聞通報會,面向海內外通報了海外高層次人才、國內人才兩類人才需求。 目前,2012年度北京市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專項計劃已經在市人力社保局網站(www.bjrbj.gov.cn)和北京海外學人網(www.8610hr.cn)上發布。計劃明確了用人單位名稱、所需人才的專業方向、擬聘崗位名稱、崗位數量、對引進人才的具體需求和用人單位聯系人、聯系方式,海內外人才可根據個人意愿與用人單位聯系,進行雙向選擇。 首次集中發布崗位 與往年相比,今年本市首次將海外高層次人才、國內人才兩類人才需求崗位集中發布,涉及市屬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單位,共計1085個需求崗位。其中,工作類海外高層次人才需求崗位226個、工作類海外專業技術人才需求崗位325個,中關村人才特區協調引進創業類海外高層次人才135名;國內人才引進專項計劃需求崗位399個。這標志著本市高層次人才引進“雙輪驅動”正式啟動。 本次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專項計劃主要著眼于本市重點產業、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所發布的高層次人才需求呈現出年輕化、高端化特點,主要分布在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光機電一體化、環保和工程技術等新興產業。人才需求崗位與往年相比,今年新增了國際工程管理、電影電視發行、微生物學、設計藝術、核醫學等專業領域。 海外引進突出高端 據介紹,在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方面,定向引進的226名工作類海外高層次人才是全年引才任務的重點。 這些崗位,對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年齡要求集中在45歲以下的,占比76.1%;學歷要求集中在博士以上的,占比65.0%;職稱要求在副高級以上的,占比41.1%。擬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繼續呈現年輕化、高端化的特點。 新增的國際工程管理、電影電視發行、法務等專業領域,反映出建設世界城市背景下,各用人單位對熟悉國際規則、了解國際慣例的國際化人才的需求。 226個崗位中,生物醫藥行業提出海外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數量85人,經濟管理與金融行業34人,電子信息行業25人,環保和工程技術行業23人,高端裝備制造行業18人,光機電一體化行業7人,新能源與新材料行業7人,其他行業27人。73.0%的海外高層次人才需求崗位分布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 國內引進強調背景 據了解,此次發布的399個國內引才崗位,是根據本市“十二五”時期人才發展規劃對創新型人才的要求,結合中關村人才特區建設、未來科技城建設和全市重點產業、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按照高端、緊缺、急需的原則篩選出來的。其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海淀區)引進人才95名,中關村“十百千工程”企業引進人才53名,“千人計劃”、“海聚工程”、“高聚工程”入選人員創辦企業引進人才16名,中關村“瞪羚企業”引進人才32名。重點扶持企業引進人才數占比40%以上。 在這399個崗位中,60%以上的高層次人才需求崗位分布在新興產業領域,高管人才和技術骨干等高端職位的引才需求基本持平。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行業背景和工作經驗越來越重視,對人才從業年限要求在15年以上的約占崗位總數的一半以上,具有綜合性行業背景、實踐經驗豐富的人才最受企業青睞。 此外,這些崗位對入選者年齡要求在45歲以下的約占崗位總數的70%左右,學歷要求在博士以上、職稱要求在副高級以上的約占崗位總數的一半左右。電子信息、現代制造、經濟與金融、新能源與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是主要引才領域,同時,今年還新增了微生物學、設計藝術、核醫學等專業領域。 已成功引進1200多人 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長宋豐景介紹,本市自2009年起組織實施了吸引海外高層次人才的“海聚工程”,并專門設立了針對海內外人才的專項引才計劃。先后對外發布海外人才崗位需求965個,引進了370名高層次人才、529名專業技術人才;發布國內高層次人才崗位需求1729個,引進各類人才337人,已引進人才普遍年齡輕、層次高,優化了全市人才隊伍結構。 截止目前,本市已開展了8批海外高層次人才申報評選工作,共有301名海歸人才正式入選“海聚工程”(另有134人經初步認定,正在履行后續程序),其中109人入選中央“千人計劃”。目前,中關村企業擁有博士學歷人才1.3萬名,碩士學歷人才12.8萬名,北京地區“千人計劃”入選者中有80%在中關村;“海聚工程”入選者中有70%在中關村。 宋豐景表示,集中發布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崗位需求,是北京市搭建多種引才平臺、擴大引才影響、完善引才機制、吸引高層次人才來京創新創業的具體體現。他說,“我們真誠歡迎海內外高層次人才以各種形式積極參與首都建設,我們也將一如既往地為廣大高層次人才創造更多的發展機會,提供一流的服務,營造更為寬松的人才環境。” |
本市發布1085個高層次人才崗位
- 時間:2012-08-10
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 引才實現“雙輪驅動”
友情鏈接